本周二,A股收跌,上证综指跌0.90%至2827.01点,其余主要股指跌幅相差无几。由盘面看,个股普跌,银行股为权重股中稍稍抗跌的品种,因平安银行大涨了3.54%,差不多封杀了其他银行股的下跌空间。科技股出现分化,部分软件中的操作系统类、云计算等品种表现稍好,芯片类则大多下跌。
A股周二的下跌与美国WTI原油期货5月合约居然跌至负值相关,因强化了人们对疫情冲击全球经济的认知。个人觉得股市过度跟风杀跌的理由有点牵强。
据我了解,如此强大的做空力量与“美国石油ETF(简称USO)”相关。这个USO持有大量的5月原油合约多单,其总持仓量占未平仓合约总量的四分之一,仓促间找不着足够多的对手盘,只好“无限”压价甩货,一不留神便倒腾出“负油价”的奇观。
油价暴跌的确对股市利空,因其逻辑是“油价跌通常暗示着经济疲弱”,然而这次负油价并不仅因为经济疲弱,更多原因其实是原油仓储容量不足。众所周知,近期全球原油库存爆满,海上也停满了囤油船,当原油已无处储存时,就算多头们觉得油价便宜也无法接货,只能忍痛放弃。
如果我们换种说法,投资者就易明白“这事其实不能算作股市太大的利空”。我们假定原油仓储容量充足,那么经济低迷或许只能将油价压低至10美元/桶。我的意思是:股市其实只需要反映出这部分跌幅就可以了,完全就没必要反映最后的近50美元的跌幅。
这里说明一下,隔夜美油5月合约最低曾跌至接近“负40美元/桶”,所以我上面说“在10美元/桶之下又跌了近50美元”。
今日起市场对原油的关注会淡化,股市也许会走得更平稳。美国6月合约交割是在一个月之后,届时纵然再次跌到零或负,应该也不会再构成多少冲击了。利空事件首次发生影响力大,屡屡发生,其影响力多半就大幅减弱。
接下来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不应该是油价,而应该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内部经济复苏情况及政策面的后续利好;二是欧美复工情况及其复工后疫情会否大幅恶化。
在我们内部经济方面,先前政策面诸多经济刺激政策也许只能使经济的下滑势头变得平缓一些,但无法推升经济大幅回升。经济由消费、投资、外需决定,但这三样似乎都很难大幅提速。
消费方面,相关政策很难使其大幅改善,因毕竟就业情况不可避免会受疫情冲击,这就动摇了消费最重要的根基。还有,这次“五一”节放假长达5天,可我们仍处于“内防扩散”重要时期,所以指望旅游及相关消费上升过多也是不太现实的。
投资或许有希望,但主要集中在“新基建”这块,有局限性,范围也不可能太广。就决策层态度看,“房住不炒”是铁定的,这种情况下指望单凭投资使经济大幅回升也有困难。
至于外需,这个暂时是不用看的,肯定是不行的。
经济大幅回升不太现实,但考虑到资金宽松且未来短期内政策面或较友好,所以个人觉得投资者仍可积极参与股市。投资者之所以忌惮,最重要的原因是疫情,但实际上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股价中已含有疫情因素了,故也不必过虑。退一步说,就算股价对疫情的消化不太充分,我相信多数公司也很难重现3月稍早的那种惨烈下跌了。
(原标题:郑眼看盘:银行股稍抗跌 科技股现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