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展望:受黑天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美林时钟出现回摆
回顾2019年,债券在每个季度都取得比较稳定的正收益,但表现最优的无疑是权益市场。如果把2019年大类资产表现投射到经典的美林时钟投资框架来看,可以认为它可能呈现出了一定复苏期的特征。在2019年末,我们在年度债券投策中展望,认为国内宏观经济正处在复苏和衰退之间的过渡期。
但由于一季度疫情事件的影响,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投资时钟出现回摆。债券资产持续获得稳定的超额收益,表现好于主要股票指数,显示出由复苏期向衰退期回摆的特征。
2020年,经济三驾马车仍面临不确定性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在疫情冲击下,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拉动GDP的“三驾马车”分别为投资、进出口、消费,而消费依然是拉动GDP增速的最强引擎。为应对GDP增速超预期下修风险,刺激国民消费的政策有望陆续出台。实际上,当前已有部分城市出台了购车补贴等各项刺激消费手段。
新老基建等由政府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或成为重要投资方向。考虑到近年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压力,目前来看政府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空间相对有限,后续财政政策有望超预期发力。
在对外贸易上,随着海外疫情的蔓延,海外经济体也面临比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因此外需和对外出口方面,2020年仍面临比较大的不确定性。
综合来看目前来看,我国1季度GDP增速为负,考虑到2-4季度外需的负面拖累,后续3个季度GDP增速也不会太高,全年GDP增速可能达不到5%。
通胀方面,食品价格回落,参考历史经验,危机时期非食品通胀整体增速也会回落。当前在央行宏观调控基调(即金融防风险去杠杆)没有出现大幅转向的前提下,通胀风险依然较小。受油价影响,PPI增速提前转负,通缩风险可能是下一阶段市场关注点。
政策展望:利率或将进一步下行
面对现下公共卫生健康事件的冲击,海外主要经济体已经开启新一轮量化宽松,国内政策工具的弹性和空间是相对更大的。除了常规的继续降准、降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和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以外,多年未动的存款基准利率下调也是可选项之一。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短期需要更为积极的货币政策。
2016年以后我国金融环境重心是“去杠杆+强监管”,期间7
天逆回购利率承担着利率走廊隐性下限的功能。在当前极端市场环境下,短期资金利率突破OMO(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之后,需要一条新的隐形下限作为引导,央行在此时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也暗示未来货币政策操作仍有空间。
财政政策方面纷繁多样,在近期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提到,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其中,就包括提高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专项债三箭齐发。若未来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放大,我们可能会看到管理层对于金融体系的去杠杆推进可能会降速,资管新规延期之外对非标产品的监管有限度放松,理财收益或会逐步下行。
我们认为管理层也在观察疫情和经济形势的动态变化,不排除未来央行推出进一步的宽松政策以支持实体经济,降准和降息仍可期。
投资策略:走傍寒梅访消息
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基本面大概率仍将维持弱势,尽管国内公共卫生健康事件的态势已被较好控制,但海外仍面临严峻形势,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仍在发酵阶段,目前仍看不到经济回暖的明确迹象,这个“冬天”可能会比想象的久一些。
目前来看,一方面市场存在短期的避险需求,会推动债券行情有所表现。另一方面是市场会逐渐分析本次事件对经济负面影响有多大,因此会对管理层的政策对冲,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更多的预期。
所以总体来看,目前看各因素对于债市都是偏利好的。当然我们并不希望债市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牛市,希望我们能尽快战胜困难,经济也不要出现超预期的波动。
目前国内国债收益率已创下历史新低。中长期来看,宏观经济增速整体或缓慢下行,国债收益中枢也有望随着经济增速下行而进一步下移。短期到中期内,随着疫情的全球化发展,债券或成为大类资产中配置价值最高的品种之一。
配置思路上,我们会通过超配利率债久期、低配信用债久期维持组合整体久期标配。在券种配置上,超配信用债,低配利率债维持久期超配,配置长期利率债拉长久期,信用债依然以高评级为主。信用债配置中,会维持产业和城投的风险中性,也就是维持产业和城投债在信用债中的占比与基准一致。
(原标题:汇丰晋信2020二季度债券投资策略:闻道春还未相识 走傍寒梅访消息)